近日,部分地區出現持續空氣污染天氣,氣象部門分析認為,秸稈焚燒產生的有害氣體及顆粒物成為霧霾天氣的污染源之一。據相關研究報告顯示,僅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每年因秸稈焚燒向大氣中排放的顆粒物有數十萬噸,區域內PM2.5日均濃度平均增加60.6微克/立方米,最多增加127微克/立方米。抓好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被認為是當前治理大氣霧霾的有效措施,任務緊迫而艱巨。
同時,秸稈作為生物質能原材料之一,如果加以科學利用,可以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近年來,隨著秸稈資源化利用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推廣應用,秸稈用作肥料、飼料、燃料和食用菌基料的產業化利用得到較快發展。利用木屑秸稈顆粒機將秸稈進行加工,成為肥料,飼料,燃料等利于人們利用的資源,是現代社會資源化利用普遍的方法。有關數據顯示,農業秸稈利用率可達50%,1噸秸稈產生的熱能可相當于0.5噸標準煤產生的熱能。
與秸稈一樣,其他農產品剩余物、林業和木材加工廢棄物等都屬于生物質原材料。這些原料經過合理開發利用,可以發電、供熱、生產出可替代化石能源的生物質燃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可作為能源利用的秸稈和農產品加工剩余物4億噸,林業剩余3.5億噸,為生物質能源的發展奠定了充足的原料基礎。
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意義重大,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發揮秸稈的經濟價值,使人們認識到秸稈焚燒的危害,才能真正解決秸稈焚燒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營造碧水藍天新景象。